在年级教研组集体备课和磨课的基础上,新城校区吴苏云和孙佳璐两位语文老师于10月18日同时展示了校级研究课。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感受意境之美、感悟语言之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群小白兔,轻手轻脚——经过这里……”二(7)班传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此时,吴苏云老师正在执教校级研究课《绿色的和灰色的》。

    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地设计课堂活动,并与组内老师反复讨论、试上、修改,最后呈现出一堂精彩的研究课。

    在课堂上,吴老师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带着孩子们走入课文,走进诗歌,化身主人公,用朗读和表演等学习方式,将诗歌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呈现出来,并汲取内化。


四年级孙佳璐老师执教的《泉城》更是亮点纷呈:

一、注重学法指导

孙老师准确解读教材,依据课文构段相似的特点,领着同学们先详细赏析了第二自然段,在孙老师深入浅出的点拨下,孩子们明白了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泉名称、位置、特点。接着,孙老师由扶到放,让孩子们用相同的方法完成了其它段落的自学要求。

二、紧扣动词感悟

    《泉城》在描写泉水流动时,运用准确的动词来突显泉水流动的特点。为了能让孩子们悟出“涌”“汇注”“喷吐”“冒”等词语的精妙,孙老师煞费苦心,制作并让孩子们欣赏了趵突泉在夜晚咕嘟咕嘟地往上冒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泉水的“多”而“美”;通过联系生活,感受“冒”的速度之缓,如冒汗、冒烟,孩子们很自然地明白了“冒”写出了水流之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一个“冒”字的好处被孙老师讲得淋漓尽致。

三、强化朗读升华

    为了感受泉水的神奇美妙,孙老师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引领着孩子们反复朗读好词佳句,课堂上读书声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四、尝试读写训练

最后,孙老师根据本课的写作特色,指导同学们按照名称、位置、特点仿写我校小广场的“向往”雕塑。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