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抓学生的阅读量入手,本学期金桥新校区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深度探索。

根据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把《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作为主题研究的文本,给学生三周时间阅读,并指导写阅读笔记,从“最吸引你的故事情节”“你最想向同学介绍的人物”“读后的感悟和心得”等方面提出阅读要求。接着把教材中《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两篇文章作为支点进行中国民间故事范本的赏析,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还交流对民间故事文体的认识,以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之后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中国民间故事单元的重难点、训练点,最终确定了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能用学到的方法复述故事;2、能通过讲故事、评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3、熟知中国四大民间故事,重点选读《宝莲灯》《哪吒闹海》《九色鹿》《徐文长的故事》《三个和尚》《牛郎织女》等六则故事,并能从人物身上感受到孝顺、知错、诚信、机智、合作、追求自由等美好品质;4、推荐阅读《列那狐的故事》(欧洲)、《一千零一夜》(阿拉伯)、《非洲民间故事》(非洲)等外国民间故事


为了使这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能达到实效,我们讨论分四个板块进行:讲故事、评人物、议主题和显成效。郑袁老师率先磨课,她把重点放在读书卡片的制作上,条分缕析地把握故事内容、人物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黄敏老师把阅读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讲述故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归纳、表达能力。唐莹老师上课则通过表演《九色鹿》的课本剧来突出重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了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孙奇老师则在前三位老师磨课的基础上再精益求精,既突出了她们的优势,又另辟蹊径,让学生创作连环画发现经典的审美价值,最终在中国民间故事主题阅读分享收获汇报课上呈现出比较理想的阅读指导课模式。


反观本次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1. 整本书阅读的课型可以分为导读课和交流课、写作课、拓展课和展示课五种课型,我们在写作课、拓展课的课型实践上探索还不足。

2. 阅读,就要有读书方法的指导。速读、浏览、略读、跳读、猜读、品读、批注、精读的能力如何培养,也是需要深入思考。浏览、品读、略读学生比较熟悉。但猜读、跳读、批注读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上还要探讨有效策略。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设计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方面还缺乏理论指导。


  通过这次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教学研究活动,无论是得与失,我们都懂得了:让阅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自然;在阅读中体验、成长,让更深的意义寓于童年所听到读到的故事之中,而不是枯燥呆板地交给孩子一些听起来就乏味的大道理;在阅读中,学生通过角色自居,寻找榜样和成长的美好镜像,通过故事外化,进行道德的选择;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引领,朝向美好人生。通过课堂的共读细读梳理,加上教师具有一定高度的主题探讨引领,把一本本涉及若干人类重要话题的经典书籍连缀起来,在学生心里播撒人类最高的智慧和最朴素的美德,为童年的成长奠基。(新城校区 五年级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