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编排了一次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探索规律活动,《一一间隔排列》作为起始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素养。

杨老师率先执教,早在一二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分组的方法,这里仍然教学分组方法,只不过上升到一种数学思想。杨老师以小兔摆放蔬菜为切入点,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在分类整理中学生能够清楚地发现规律: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数量一样多。“为什么多1”“为什么一样多”,学生动手分组探究,深刻理解规律。设计梯度练习巩固规律的应用,在变式中了解封闭图形的规律,化繁为简,构建数学模型。这样层层递进的课堂形式,散发着浓浓的“数学味”。

王老师在杨老师的课堂实践基础上,充分理清脉络,在课堂上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连一连,引导学生验证规律,凸显“一一对应”的方法,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王老师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一一间隔排列,学以致用,发现数学之美,发现生活之美。


周老师执教的《一一间隔排列》,整节课都为学生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获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得到应用,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简单的一一间隔排列知识,从课堂中的卡通例题延伸到生活场景,间隔问题抽象到植树问题,整个课堂扎实且充满生机。



此次磨课活动,三年级组所有数学老师主动参与、积极献策,在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的碰撞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成长。在这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教学方案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