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席宇是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一(1)班的学生。她3岁学琴,7岁就获得钢琴10级证书。2008年在第三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无锡赛区选拔赛中,荣获中国作品组特等奖。20107月,9岁的席宇赴香港参加第三届钢琴大赛亚洲总决赛,荣获儿童B组第五名。2011年,无锡举行“奕翔国际杯”青少年才艺大赛总决赛,她荣获冠军奖杯。2012年赴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中德青少年节钢琴比赛又荣获一等奖。她以中国考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今年唯一被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艺术表演大学钢琴天才班录取的中国学生。

 

练琴时指节全被刮破,但还是坚持继续练

昨天,刚刚在母校举行完告别演出,13岁的席宇脸上还带着彩妆。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习惯了在聚光灯下表演。聚光灯能让观众们看清她精致的五官、不断更换的表演服,但是却让观众们忽视了那双弹出美妙音符的双手。在台下,记者才有机会看清她的双手,这是一双略有点变形的双手,指节因为长年练琴而显得鼓出,每根手指的指甲都异常的短,双手即使在放松的情况下也保持着能和琴键最温柔接触的形态。

她说,自己的手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练琴是很辛苦,我记得练得最痛苦的是‘刮键’,因为要用手指在琴键上连续地滑动,练到最后指节全部都被刮破,但还是坚持着继续练。”她告诉记者,因为最近训练量不大,现在手上的老茧已经消去一点了。说话间她摊开了自己的手掌,她的手在女生中也算是比较小的,但她的手掌却能在琴键上跨出8个跨度——这个长度大约是16厘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极为严苛的训练,“刚练琴的时候,每天都要把手掌靠在墙上压,直到把指筋拉长为止,这在一般手掌比较大的男生都觉得吃力,更何况是小女孩了。”一位儿子曾经与席宇一起练琴的妈妈告诉记者。

 

10年练琴超两万小时,最向往卡林教授

在十年的练琴生涯中,她拿过的奖项从地市级到世界级,这些奖项如同一座座路碑般记录着她成功的脚步。她坦言,自己并非天赋异秉,获得成功主要是源于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自己最优秀的地方就是我够努力,我的天赋并不是很高,我觉得自己的成功可以用那句名言来形容:‘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作为一直在背后支持女儿的人,席宇的母亲顾女士十分认可女儿的努力,“她从学琴开始,每逢周六周日都要练十一二个小时的琴,其他时间上完课回家也基本要练两三个小时,十年来从未间断过。”顾女士还记得,有一次席宇生病在医院挂盐水,“到了练琴的时间,她非要拖着爸爸回家练琴。十年里无数次遇到瓶颈期,那是最难熬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练才能提高,但是每次她都能咬着牙练下去。”

作家葛拉威尔曾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席宇在10年间练琴的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两万个小时,当记者现场为她算出这个数据时,她满脸惊讶地表示“没想到”。但在她看来,两万个小时的练习只是她成功的开始,“715日就要启程去奥地利了,现在最期待的是能在那么好的氛围里面学琴,以后我的老师是卡林教授,真的很期待跟他学习钢琴。”

 

最不满自己“太内向”,最不舍的是父亲

席宇告诉记者,如果说自己最大的优点是“够努力”,那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内向”,“我是白羊座的女生,但还是感觉自己有点内向,以后想多学会和别人沟通的技巧。”这次出国,她希望自己的性格能“变外向一点”,“毕竟国外的氛围是这样,希望自己也能变得外向一点,我还是蛮喜欢和人交流的。”而临别在即,她告诉记者不舍得的人有很多,“我不舍得老师们,还有我的同学,还有每一个家人。而最不舍得的则是父亲。妈妈已经辞掉了这边的工作,将和我一起去维也纳陪读,这样家里就剩下爸爸了。”

顾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去维也纳后会先进入天才班学习,两年后就可以进入青少年演奏家的预科班,并最终成为该大学的注册学生,“我在企业工作,她爸爸在法院工作,家里也没有音乐的传统,女儿她完全是凭着热爱和努力进入了天才班,她现在年纪还小,我只能辞掉工作过去陪读了。”

(晚报记者叶向远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