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庚子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人间,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侵袭神州大地,各新闻媒体上的疫情动态不断刷新……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学生和家长难免会引起紧张和恐慌情绪,承受着疫情严峻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面对疫情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因害怕疫情可能产生的身心反应 1.认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担心疫情难以控制;担心就医困难、物资短缺等。 2.身体上: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不舒服等。 3.情绪上:恐慌、害怕、担心、焦虑、压抑、情绪波动较大等。 4.行为上:频繁刷屏查阅疫情的相关信息,反复过度清洗消毒、测量体温等,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等。 ()因久居家中可能产生的身心反应 1.认知上:由于外出活动减少、无法走亲访友显得很无聊;在家待着无事可做,不如睡懒觉等。 2.身体上: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不舒服、身体素质减弱等。 3.情绪上:无聊、枯燥、压抑、孤独、郁闷、情绪波动较大等。 4.行为上:生活无规律,生活较懒散;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机体活动大量减少等。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从全国疫情演变发展为全球疫情,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而且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这种特殊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及担忧是多数人都具有的,可以说是非正常场景下的正常反应,但过度的心理压力确实会带来身心损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呢?不妨试试以下三步策略:

一、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过度否认

当我们感到痛苦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下意识地就想否认,因为不愿接受所以希望它没有发生,这种否认在心理学上是种防御机制。虽然否认在短时间内可以保护自己,但是它既不能改变事实也不能解决问题,而且长期下去只能是越来越恶化,因此不要否认自己的情绪。

对于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让自己不舒服,而且觉得自己不该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不逃避,试着和自己相处可能给自己带来转机,当我们接纳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从防御中解脱出来,更有力量表达真实的自己。

二、适当的情绪隔离,不过度卷入

抗疫是头等大事,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代表着这段时间你只是围绕疫情生活。无论出于对健康的担忧,还是急于恢复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都会引发我们对疫情的高度关注,在抗疫恐慌与之前宅家隔离的双重应激压力下难免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我们不是不能关注疫情,而是不过度关注疫情。

怎样科学地关注疫情呢?比如,可以每天定时关注新闻,密切注意与自己生活区域相关的信息等。特别是当你觉察自己处在焦虑状态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关注给自己带来确定感、正能量的信息,适度保持情绪隔离是照顾自己的重要方式。

三、发展积极有益的生活,不过度要求

在以往的生活中,我们学生可能会高效率的学习,因为疫情在线上课时,可能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取得预想效果。此外,家人也因为共同宅家互动频繁,而可能出现摩擦矛盾,产生自我挫败感。疫情时期确实与平常时期不同,大家都在适应,出现状况在所难免。非常时期,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都很重要。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情绪调整策略:ABC理论。

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基础理论。其中A指发生的事情,B代表想法,C是造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ABC理论认为,我们的情绪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造成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个事情的解释、认知和评价引发的。每个人都有非理性认知,非理性认知主要包括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三个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事物的想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比如对目前疫情的看法,如果你想“还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实在是太糟糕了”可能会令你沮丧,如果换一种想法,“尽管还没有完全正常生活,但疫情已经基本控制”,可能心情就不一样了。在疫情非常时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当我们的想法改变,就会有助于情绪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