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文言文已正式登陆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伯牙鼓琴》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选自战国末期杂家代表作品《吕氏春秋》,是讲述朋友间真挚友谊的经典篇章,叙事简洁,余味悠长。本课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如何将语文要素在文言文教学中巧妙地体现呢?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就此展开了探索和实践。

首先,六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进行了深入的集体研讨,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就单元要素在文言文中的落实着重进行讨论。接着,由陆淼珠、刘鑫和郑袁三位年轻老师依次进行了磨课。老师们始终沉浸在组内上课、听课、评议、优化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每位老师上完后,组内其他老师都会就课堂每个环节的问题提出新的想法,趁热打铁再次修改和完善教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教学目标更加明晰,设计思路更加流畅,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三位优秀的年轻老师既磨出了共性,也上出了个性。

《伯牙鼓琴》的故事发生于遥远的春秋时期,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审美和品鉴能力,对于理解艺术之美来说,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三位老师在此处都充分挖掘音乐和图片素材,以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和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流水潺潺等画面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伯牙子期间的心有灵犀,也用自己的笔写下了“高山流水”的妙境。最后,三位老师借助了课后资料袋,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知音难觅”,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交友的传统价值观。

课堂上,陆淼珠老师的春风化雨,刘鑫老师的激情四射,郑袁老师的简约严谨,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用艺术引发想象,用文字点燃激情。本轮磨课激发了六年级语文组教研的热情,也引领着求知若渴的同学们徜徉在文言的世界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